当亚洲国家对中东地区的和平问题越来越关注。
我们强烈敦促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不再采取可能恶化局势的行动。4、根据国家气象中心气象预报数据,采用辐射后果评价软件进行计算,获得轨迹图(起始时刻2013年2月13日11:00)如下:从轨迹图可以看出,即使发生放射性释放,主要迁移方向为东南方向,目前不会对我国产生影响。
实现半岛无核化、防止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方的坚定立场其它各监测点尚在取样监测中。3、环保部已启动技术专家组,实时分析、评判朝鲜核试验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并对辐射环境应急监测进行技术指导。2、12个移动应急监测小组测得的边境地区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在当地本地涨落范围内。实现半岛无核化、防止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方的坚定立场。
监测数据见附件:环境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时均值查询结果(2013年02月12日17时至2013年02月13日10时)。此外,环境保护部将继续结合气象数据、辐射监测数据和相关信息,实时进行综合研判。通知要求各地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增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管理。
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划定的生态红线,依照各自职责和相关管制要求严格监管,对生态红线管制区内易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或污染的企业尽快实施关闭、搬迁等措施,并对受损企业提供合理的补偿或转移安置费用。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管理,是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支撑。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惩罚力度。环境保护和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力度,完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中央对地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区域生态功能评估结果要及时送发展改革、财政和环境保护部门,作为评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编制产业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须开展主体功能适应性评价,使之成为产业调控和项目布局的重要依据。
各部门要加强组织管理和协调,编制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域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明确相应的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等要求。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施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严格管制各类开发活动,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和评估,减少和防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从严控制排污许可证发放,严格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加快制定出台生态补偿政策法规,建立动态调整、奖惩分明、导向明确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面上保护、点状开发,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开发范围,禁止成片蔓延式开发扩张,保持并逐步扩大自然生态空间。根据不同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要求,按照生态功能恢复和保育原则,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牵头制定实施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和环境要求,制定实施限制和禁止发展产业名录,提高生态环境准入门槛,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项目进入。有关部门要加强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形成合力研究表明,棘冠海星以珊瑚虫为食,严重破坏珊瑚礁,发育成熟的棘冠海星直径可达1米,且其破坏珊瑚的速度远高于珊瑚的自我恢复速度。
同时为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提供10万澳元(约合65万元人民币)资金,用于研究长期有效控制棘冠海星的新方法。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
澳大利亚环境部长托尼伯克1日说,澳政府将投入更多资金处理破坏大堡礁海域珊瑚礁的棘冠海星问题,以进一步保护大堡礁海域的生态环境。2012年,大堡礁海域的珊瑚覆盖率已从1985年的28%下降到13.8%。
澳政府当日发表的声明说,新财年将在上年143万澳元(约合925万元人民币)的基础上,为已取得明显效果的大堡礁生态保护计划追加资金80万澳元(约合517万元人民币)截至2011年5月底,我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共91个,总面积为26.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家级保护区总面积的29%,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5%。但从研究情况来看,目前,只有19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区能达到优良保护区水平,个数比和面积比只有21%和15%,并没有达到预期的70%这一目标。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使我国50%的自然湿地、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2030年,9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因此沼泽湿地的减少,更令人担忧。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曾多次担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的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陈家宽教授介绍说,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专家们长期困惑于自然保护区晋级评审中缺少客观、公正的保护价值的依据和评估建设成效的标准,只有专家靠嘴说;行政部门困惑于地方政府重晋级申报、轻建设管理,重项目投资、轻保护成效。我国科学家在京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保护成效堪忧,91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中只有19个保护成效优良,而保护成效较差的则达44个,成效较差的面积更达保护区总面积的79%。
91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只有19个保护成效优良,成效较差的面积达总面积的79%。第二,保护效果较差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湿地区、滨海湿地区、三江源湿地区和西南诸河湿地区,保护效果优良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湿地区。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姚闽博士等人,从2007年开始研究我国湿地保护区成效定量化评价方法,基于最新完成的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数据库和4期中国湿地遥感数据等资料,首次对我国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了全面的定量化评估。据郑姚闽介绍,湿地减少的面积中,沼泽湿地减少最多,达5686.33平方公里,湖泊湿地减少次之。
第三,根据保护成效和生态压力的评估结果,列出了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优先排行榜,包括湖南东洞庭湖在内的22个上榜保护区大多已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随着人们对湿地保护认识的提高及1992年加入《湿地国际公约》,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得到重视和发展。专家呼吁:我国保护区应尽快从仅重数量的抢救性圈地转向重质量的科学化管理。沼泽湿地相对于其他类型湿地,具有更加复杂的生物链网络,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具有更高的价值。
他们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三个方面:第一,30年来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总净减少量为8152.47平方公里。希望保护成效全面定量化评估这项研究,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方法。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明确工作方向,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新时期的湿地工作。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初步缓解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趋势。湿地作为重要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强大的生产功能、特殊的碳汇功能、丰富的文化功能,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人们已认识到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997年,第一个世界湿地日应运而生。2013年2月2日是第十七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宣传主题是湿地与水资源管理,宣传口号为湿地守护水资源。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这是湿地国际联盟组织(wiun)于1996年3月确定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也指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扩大湿地面积。
经过近几年世界各地的共同努力,湿地保护工作卓有成效,我国的湿地环境也在逐步改善。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扩大湿地面积,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人类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然而,由于人们开垦湿地或改变其用途,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造成洪涝灾害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环境急剧恶化。
湿地保护,刻不容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湿地保护,不仅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切实推进,更需要每一个人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共同保护生态环境。